
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 李墨轩)日前,泉果基金旗下第二只公募基金——泉果思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宣布成立,首募规模超21亿元,创下2023年以来持有期权益基金的首发新纪录。今年以来,不少2020年成立的三年持有期产品陆续届满,赚钱还是亏损成为投资者热议的话题。
从持有期基金收益情况来看,根据晨星Direct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31日,2020年成立的持有期为三年的基金共有44只,成立以来平均年化回报率为-0.37%,其中有20只基金获得正收益。换句话说,如果投资者在2020年成立时即购买持有期为三年的基金,整体来看超过一半的产品并没有给投资者赚钱。
(资料图片)
收益率两极分化,三只基金年化回报低于-10%
从单只基金收益率来看,2020年成立的三年持有期基金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有2只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超过10%(2只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在晨星分类中排名均处于前20%),但也有3只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低于-10%(3只基金成立以来年化回报率在晨星分类中排名均处于后20%)。
具体来看,2020年1月15日成立的安信价值驱动三年持有混合业绩表现最佳,年化回报率为14.10%,基金经理为袁玮;2020年3月16日成立的东方红启东三年持有期混合业绩表现次之,年化回报率为10.72%,基金经理为李竞,截至一季度末该基金的规模为114.70亿元。以上两只基金都已迎来首个三年运作期届满。
而年化回报低于-10%的产品中广发睿选三年持有期混合亏损最大,于2020年12月22日成立,年化回报率为-14.80%,截至一季度末基金规模为6.88亿元,当前基金经理为观富钦。该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开放赎回,留给基金经理将收益转正的时间不多了。
从基金类型来看,除了沪港深积极配置型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成立以来平均获得负收益外,标准混合型基金、沪港深灵活配置型基金、保守混合型基金、积极配置-大盘成长基金成立以来平均均获得正收益。
2020年以来,成长风格相对价值风格更加抗跌,但行业分化较为明显,新能源、煤炭、有色等行业表现突出,金融地产表现垫底,基金由于在行业配置和选股方面的差异导致基金业绩差异较大。
整体看持有期基金能较好地战胜指数
为什么接近一半的产品没有给投资者赚到钱,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认为,主要受股票市场环境的影响,整体看,持有期基金仍能较好地战胜沪深300指数。
代景霞表示,持有期基金产品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减少短期操作、克服追涨杀跌,尽量通过长期持有来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解决市场关注的“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问题,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另外,投资者减少短期操作也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基金的换手率以及交易费用,从而提高基金收益。从产品类型上来说,持有期基金依然属于开放式基金的一种,具有“申购不受限,赎回受限”的特征,具体而言,持有期基金可以随时申购,但每笔申购需要持有至约定时间才能赎回基金,持有期期间不能赎回基金,所谓持有期实际上是投资者购买该基金的最短持有期限。
相较于封闭式基金和定期开放式基金而言,持有期基金相对更灵活,不仅对申购时间没有约束,而且持有时间超过持有期之后可以在任意时间赎回。另外,持有期的设置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基金份额相对稳定,减少赎回对基金经理投资的影响,基金经理能够将更多资金投资于他们认为中长期表现优秀的标的上,以提高基金收益。
购买持有期基金产品投资者要注意什么?
与普通开放式基金相比,持有期基金由于赎回受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的流动性风险。代景霞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持有期基金时,应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流动性情况来选择相应的产品。例如,如果整体的投资期限较短或者流动性要求较高,持有期基金并不是合适的选择。
另外,代景霞指出,尽管持有期基金从设计机制上保证投资者降低交易频率,减少交易摩擦对实际投资者收益的影响,但持有期基金并不能保证最终的投资收益,最终的投资收益仍然受市场环境、基金策略以及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影响。投资者在选择持有期基金时,除了考量流动性因素外,还应该通过观察基本面因素例如投研团队、投资流程、历史业绩、费率进行综合评估。具体来看,当评价基金经理的投资经验和稳定性的时候,可以看看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公募基金管理经验以及在基金任职上的稳定性。具体到投资流程部分,可以关注产品的投资风格的稳定性、基金经理持仓特点(行业偏好)、基金经理的仓位变化以及基金组合的换手率等。
在业绩方面,投资者不仅需要关注基金长期的业绩、风险以及风险调整后收益的表现,还需要关注业绩的稳定性,例如基金每年年度收益的稳定性情况,最大回撤等。费率方面,可以关注基金的管理费或是托管费以及在同类基金中的情况。
最后一点,代景霞表示,基金经理是否购买了基金产品也可以从基金的年报或是半年报上获得,可以进一步了解基金经理是否对自己管理的基金有信心,能否与持有人保持利益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