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端午节将至,老人讲:端午做5事,祈福纳祥,平安健康!具体指哪5件事?有什么讲究?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就要到五月初五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龙舟节、重阳节、端阳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各地不同的传说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关于屈原的,屈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他一生坎坷,后来听闻国家的变故感到痛心疾首,悲愤交加,最终跳入了汨罗江自尽。为了怀念屈原的忠诚和节操,人们纷纷投入江中,或下酒,或散花,竞相舞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不仅是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时至今日,端午节已被认为是和平、团结和温馨的象征,这股意识在华夏各地流动,成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信仰之一。这里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端午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端午节将至,老人讲:端午做5事,祈福纳祥,平安健康!具体指哪5件事?有什么讲究?一起来看看吧!
(资料图)
吃粽子
大家都知道,咱们华夏大地的美食习俗与传统节日是密不可分的,而端午节必吃的美食之一则是粽子!每当端午节的时候,全家老少都会齐聚一堂包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内涵。它寓意着纪念屈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除此之外,粽子还有家庭团圆、幸福吉祥的美好寓意!
戴五色绳
戴五色绳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习俗,五彩绳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有着驱邪、健康、吉祥等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和节日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端午节前后,人们会用五种不同颜色的绳子编成一个五彩绳,然后系在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并在上面挂上菖蒲叶、艾叶和香囊等。五彩绳中的五种颜色代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五种元素,即金、木、水、火、土。在古代的人们认为,五种颜色可以蕴含五种运势,能帮助人们驱邪避祟、保平安。
画面额
在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地方还有画面额的习俗,画面额一般是长辈给家里的晚辈画,通常会用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边画上一个“王”字或者是其它吉祥的图案,希望能够帮助孩子驱虫避灾,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悬挂艾草
端午节悬挂艾草是中国古老的端午习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习俗的目的是为了驱邪避疫、祈求健康。艾草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防止病虫害并有清热驱寒的功效,被人们广泛用于祛病除邪。悬挂艾草的时候要选择新鲜粗壮的艾草,这样的艾草精油含量足,可以起到很好的祛除蚊虫的作用!另外悬挂艾草的数量尽量用双数,毕竟好事成双嘛!悬挂艾草的时候,要赶在中午之前,这样才能迎来好运!
打午时水
打午时水,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之一。这个习俗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端午节的“午”是指中午时辰,因此“打午时水”就是在正午时分下到河里、湖里或者井里打水。水是生命之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古时,人们认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可以饮用打午时水,可以消磨疫病和邪恶,以获得神的祝福和庇护。
端午节将至,老人讲:端午做5事,祈福纳祥,平安健康!具体指哪5件事?有什么讲究?朋友们,你们那里是否有这些习俗呢?关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你还知道哪些?欢迎留言分享哦!